供稿單位:民盟鄭州市委
發(fā)布于:2023-07-05
6月3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凝心鑄魂強根基,團結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活動,民盟鄭州市科技支部在民盟河南省委會參政議政委員會副主任、民盟鄭州市參政議政委員會主任、科技支部主委王躍峰帶領下,到新鄭開展黃帝文化、鄭韓文化調研。科技支部一行10余人受到了民盟新鄭總支的熱烈歡迎,新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新鄭總支主委馮煜,副主委袁燕和委員王凱全程陪同調研。

盟員們在園區(qū)工作人員引導下,整肅衣冠,佩帶黃帝絲巾,沿著拜祖通道拾級而上,通過尋根門,景仰系祖壇,探訪故里祠,踏上軒轅橋,步入拜祖廣場。仰望軒轅殿里威武莊嚴的黃帝像,大家無不懷著虔誠之心、恭敬之意,仿佛耹聽到了“大風起兮云飛揚,吾土吾心吾歡暢,四海之內皆和諧,吾思吾夢吾向往……”的《黃帝頌》歌。“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黃帝文化精髓此刻深入每個盟員心中。
在鄭韓博物館,通過工作人員生動、系統(tǒng)、全面的講解,詮釋了新鄭“中華第一古都”的淵源和內涵。從8000年裴李崗的文明起源,到5000年仰韶文化,再至3000年龍山文化,尤其是公元前769~375年鄭韓兩國在此建都,見證了“新鄭”名字的由來。新鄭從石器更迭到陶器,再到青銅器,完美的展現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每一重要時期在這里都留下了歷史烙印,是當之無愧的華夏文明起源之地、發(fā)展之地和歷史文化之地。

在鄭國車馬坑,王凱作為文物專家對車馬坑進行了詳細講解。車馬坑總規(guī)劃面積270畝,內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車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長寬均超過20米的特大型墓4座。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占地面積54畝,已發(fā)掘的有一號車馬坑、三號車馬坑、鄭公中字型大墓、鄭國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馬坑等。其中一號車馬坑內葬多種豪華實用車輛20余輛和馬40余匹;鄭公中字型大墓是鄭國國君墓,帶有南北墓道,內葬車輛40余輛和眾多馬匹、陪葬品等。鄭國車馬坑是全國發(fā)現春秋墓地最多、最密集的同期墓地中極其罕見 的一個墓地群,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以來我國又一處現場展示我國古代光輝文明的盛大舞臺,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

通過實地調研,盟員們對新鄭這座“露天博物館”有了更深刻認識,發(fā)自內心稱贊“觸手可及皆是春秋典故,腳踏實地皆是秦磚漢瓦,俯首一望皆是歷史情愫”。新鄭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了中華文明5000年綿延不斷的生命力。盟員們一致認為,凝心鑄魂核心是文化和思想,我們一定要傳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加堅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更加堅定立足雙崗做貢獻,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積極踐行“四新三好”總要求,充分發(fā)揮參政黨的作用。

最后,科技支部向新鄭總支給予的幫助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雙方還就參政議政、社會服務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了互相交流,并表示支部之間應加強互動溝通,建立良好的機制,為提高盟員“五種能力”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撰稿人:科技支部 審稿人:宋喜玲 審核人:民盟河南省委